首页 > 教学教研 > 正文
如何评价一节课
作者:徐州汇川 发布于:2023/3/10 10:18:15

    一堂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如何构建,课堂质量如何进行评判?从“听、看、说”三个维度提炼出九个课堂评判指标,或许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,也能够为有经验的教师带来反思。听:学生在课堂上希望听到3种声音

1、掌声

发自内心的掌声让课堂有意义。孩子们希望在课堂上能听到来自老师或者同学的深刻而精彩的见解,简便而有效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,能让自己有所感悟。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听了半天,然而一句精彩的话都没听到,一次可以,两次可以,十次、二十次他就会很失望。

2、笑声

学生们希望听到生动而精彩的课,这会让他们产生兴趣。曾经做过调查,问孩子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,学生回答:“最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。”这是有道理的。很多老师希望从上午的第一节课开始,到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结束,学生的注意力都能高度集中,这可能吗?不可能。孩子是要走神的,是要休息的。优秀教师上课上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会有意识地开个玩笑,把全班同学逗笑了,让孩子们的大脑集体放松一下,然后重新回到课堂,大家才会感到神清气爽。

 3、辩论声

今天的学生主体意识已经觉醒。今天的学生和过去的学生不一样了。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,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,老师上课讲什么,我们就记什么,最后考试就考什么。但今天的孩子不一样,个人的主体意识觉醒了,他们希望说一点自己的看法,说一点和老师不一样的观点、和教材不一样的观点,甚至想和老师辩论一番。这是成长的标志。如果班里没有这样的孩子,我们倒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问题,我们是不是压抑了孩子。想想看,当孩子和老师进行辩论的时候,他会把自己大脑中所有的细胞全部激活,想方设法地战胜老师。所以他的思维非常活跃,教学效率也相应最高。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当中会有意识地、故意地留一个破绽给学生,让学生跟他进行辩论。一辩论,学生就充分活跃起来了。

看:关注课堂上的3个细节

1、关注思维方式

一般来讲,很多数理化老师都是这么上课的,先讲定义、定理、公式,之后带着学生解例题,解完例题以后再去做作业。公式、定理是什么?就是一般规律。具体题目是什么?是个别现象。由一般到个别,就是演绎法。演绎法可不可以?当然是可以的。演绎法有没有问题?当然是有问题的。如果你永远使用演绎法进行教学,就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——高分低能。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个公式,然后才能去解决一个与此相关的具体问题。面对一个新的问题,学生永远无法去解决它。有一位数学老师喜欢采取归纳法进行教学,他从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出发,然后让学生归纳出一般的定义,比如什么是解方程,什么是方程解,然后再对照书本的定义,从个别上升到一般,最后给学生许多练习题,让孩子们自己去判别,由一般再回到个别。我觉得这样一种思维方式,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提倡。要让孩子面对生活,面对现象,而不是直接面对公式。

2、关注课堂的开放度

比如数学老师问一句“还可以怎么计算”,就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小小的窗户。过去我们不太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;今天我们的课程改革强调要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。过去我们说“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”,学生看来看去就看教科书;今天我们讲,“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”,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。

3、关注旁例和反例

有一个理论叫作变异理论,什么意思?你要想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属性,还需要理解该关键属性的变异形式,以加深对该属性的理解。也就是说,还要了解它不一样的地方,变化的地方,相反的东西,要关注旁例或者是反例,然后再加以对比,从而达到对于关键属性的辨析。我们有一些老教师这方面做得很好,有一些年轻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好。有的老师讲了一道例题,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配套的跟这个题目完全相似的题目,孩子们也会做了,这样就认为孩子懂了。真懂了吗?稍微变一变,孩子就不懂了,孩子就不会了。换句话说,不让学生了解旁例,不让学生了解反例,是不行的,只有了解了旁例、反例,他们才能真正理解。

变异理论证明,学习迁移的必要条件是同时具备共同性和差异性,既要有相同的,还要有相反的,有差异的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为什么我们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课上得好,为什么学生学习效率高,原因就在这里,他们给的不是一个方面的东西,而是多方面的、立体的、全面的。

说:老师的语言有3重境界

第一境界:想得清楚,说得明白

实话实说,如果连这一步都达不到的话,是不适合当老师的。原因在哪里呢?基本条件是什么?第一,你得想得清楚;第二,你得说得明白。这是当老师的最基本要求,让学生听得懂而且能说得出来。简单的说如果连题目都做不出来,说明他想不清楚,那就不适合当老师;如果做出来了,请他走到班上去,对着学生讲清楚,如果讲不清楚,我们也不能要。

第二境界:声情并茂、传神动听

让学生如闻其声、如见其人。今天很多人在谈课程改革、教学改革,其中一个观点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,这当然很有意义,但是我们也发现,现实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变得不会说话了,这可能会造成新的问题。语言除了要准确精炼之外,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。语言是艺术,艺术的语言具有感染力,老师的语言能够做到生动传神,悦耳动听,能够把孩子的情绪调动起来、思维调动起来,能够让孩子激动,能够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兴趣。

第三境界:老师言有尽,而意无穷

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话很少,寥寥数语,但是包含了无穷的意思,老师三言两语却打开了孩子们一扇扇思维的窗户、想象的窗户,让孩子们尽情地思考、充分地想象,思也无涯,这是教师课堂语言的最高境界。


标签:徐州汇川教师培训
关注微信公众号